您好!欢迎进入安丰生态甲鱼官网!
栏目导航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珍稀马蹄鳖是怎样被发现的?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2-13  【打印此页】  【关闭

珍稀马蹄鳖,隐匿五百年;
当今龟鳖盛,知者能有几。

鳖,在动物学分类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是一种葯食同源的水生经济动物。人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有太湖鳖、黄沙鳖、黄河鳖、台湾鳖以及中华鳖日本品系等品种。至于马蹄鳖这个品种就感到非常陌生,不但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甚至连这三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荸荠又名马蹄。于是便有人在网上胡编乱语说:“著名徽菜清炖马蹄鳖,就是荸荠炖甲鱼”,真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马蹄鳖原产于皖南山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品质优良的珍稀物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黄山一带特定地理环境条件天然培育而成的一个弥足珍贵的独立物种,更是我国地理育种的典范品种。从明代以后,它的名声开始被冷落,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因此,明代之后出版的龟鳖养殖技术、物种志书、品种大全等书籍中,是找不到这个品种的。很多人将长得马蹄大小的中华鳖说成马蹄鳖。所以,这是明后之人

做了一件对不起老祖宗的莫大憾事。

对于马蹄鳖的文化研究、物种保护,由来已久。应该从28年前说起。为了推进我国龟鳖人工养殖的发展,1995年10月我编写的《甲鱼乌龟人工养殖技术及食疗》一书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接着准备编著《龟文化大典》,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于2000年8月发现了“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联,即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先后多次到上海图书馆、常州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徐州图书馆,武进图书馆,杭州良渚博物馆、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宜昌三峡博物馆,还到武汉等地多处古旧书店查找马蹿鳖的文化资料。通过不懈努力,找到梅尧臣、洪迈等宋、明文学家贊美马蹄鳖的诗词和文章。

马蹄鳖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早在一千多年前对马蹄鳖就有很高评价。为此,作诗一首:

《宣州杂诗》其十六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碗。
吾乡虽远处,佳味颇相宜。
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徽州府志》记载:南宋时,用徽州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夫牛尾狸”做莱早巳闻名,成为歙地代表莱。

南宋时,宋高宗曾问大学士、徽州知州汪藻,歙味有哪些?汪即以梅尧臣诗:”沙地马蹄鳖,雪夭牛尾狸”对答。

相传,宋高宗有一次出访皖南,来到九华山下,忽然饥饿难耐。遂命侍从觅食。侍从跑了几条街道寻找,终于打听到一家饭馆,店主听说皇上驾到,诚惶诚恐,哪敢怠慢?正在犯愁时候,只见一村童提着两只小如马蹄的甲魚上市叫卖。店主喜出望外,急忙购下。店主知道,这是溪中的沙地马蹄鳌,定能取悦圣上。马蹄鳖宰杀后,将其连同葱、姜、酒、盐先用大火烧开,热后再用小火清炖,把鳖炖得浓汤似奶,奇香扑鼻。高宗落着品尝,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大为赞赏:说了“天赐美食”四个字,随即命侍从赏黄金一锭,扬长而去。

马蹿鳖从此身价百倍。前来品尝清炖马鳖的游客听了以上传说,曾赏以“黄金鳖”的美名。

在明初,户部尚书连心荣为取得皇上的宠信与重用,曾将皖南山区沙地马蹄鳌,朝贡给朱元璋食用。从此,它就成为进贡朝廷的一种贡品。
据宋.罗大径于淳佑戊申(1249)正月望日成书的《鹤林玉露》载:宋著名文学家《容斋随笔》作者洪迈(1123一1202)与周益公侍宴,席间,以作对联回答提问。周问洪,乡里有何特产?洪即以“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联相答。

马蹄鳖大小似马蹄,以皖南山区徽州、休宁一带为最佳。皖南山高背阴,溪流纵

2018年4月初,马蹄鳖有种鳖30只,自繁苗12只。我们于4月17日在溪口镇政府会议

室召开马蹄鳖物种保护、文化研究情况专题通报会。我在会议上作了关于马鳖鳖文化研究、物种保护的专题发言。安徽省渔业局局长陈静宏、省龟鳖协会秘书长李正荣、休宁县副县长洪洁、黄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汪勇翔、休宁县水产局局长李红,溪口镇人大主任等参加了会议,並参观了马蹄鳖养殖现场。大家一致认为:

    顾教授为传承弘扬马蹄鳖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为收集保护马蹄鳖珍稀物种不遗余力、功不可没。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吴具能所长为收集保护、驯养繁殖马蹄鳖尽心尽职、竭尽全力。

    休宁县发现马蹄鳖意义十分重大,既为我国增添了天然物种资源,又可为山区农民增加养殖新品,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新的内容。所以,保护发展马蹄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好亊。2018年5月9日中国渔业报以题为《休宁县发现水产珍稀品种马蹄鳖》的文章作了报导。

    马蹄鳖在休宁经过6年时间的人工驯养,种群已近3百只,对其生物学特征特性有所了解,饲养繁殖技术基本掌握。

    特别是从2018~2020年期间,两爬专家、安师大黄松教授组织力量,与黄山学院、安农大、休宁县水产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开展了马蹄鳖分子系统发育分析、DNA测试,得出了马蹄鳖是一支独立进化物种的结论。
    根据国际物种通用命名规则,以“发现地+物种自然+文化属性”的命名法,将马蹄鳖列为新物种,中文科学名称确定为“黄山马蹄鳖”,与俗称相一致。

横,溪水清沏见底,黄沙与鹅卵石随处可见,成为马蹄鳖悠哉游哉的乐园。这里产的乌蹄鳖,背清腹白,肉嫩胶浓,食无腥味。当地民谣传诵:

“水清见沙地,腹白无淤泥,
肉厚背隆起,大小似马蹄。

把马蹄蟹的形态、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宋、明时期马蹄鳖就受到如此贊赏,引起了我对马蹄鳖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我对马蹄鳖情有独钟,深信马蹄鳖只是濒危,没有绝种,马蹄鳖重回人间的梦想一定成真。于是我利用出书写文章的机会,千方百计宣传马蹄鳖。

2006年把“沙地马蹄鳖”对联,收录在《龟文化大典》之中;2009年又将宋代《洪迈侍宴作对联》的故事、明代“天赐美食马蹄鳖”的故事收录在《龟鳖美食养生文化》之中;

2012年又将马蹄鳖列为我国甲鱼珍稀品种介绍、古代马蹄鳖的名菜制作方法均收编在《中国甲魚经》一书之中。从此,结束了明代之后特别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科书中没有马蹄鳖这个品种介绍的历史。从那时起对于马蹄鳖物种资源调查以及物色承担保护驯养马蹄鳖的人选工作就从没停止过。皖南广德、南陵、旌德、休宁、祁门,甚至江西景德镇等地,都留下我寻找马蹄鳌的足迹。说来也巧,2016年9月9日在马鞍山春盛公司遇到了祁门县南兰家庭农场的方胜总经理,又在聊起马蹄鳖收集保护之亊,从他那里了解到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吴其能自己投资打山洞养娃娃鱼的生动亊迹,深深感动了我。我想:“有这种事业性强的人,不妨将马蹄鳖的收集繁养工作交给他,一定没问题的。”9月18日,我就到休宁与吴其能商量马蹄鳖的收集驯养亊宜。吴总当场表态,立即自筹资金在休宁等地多处水产品市场收购马蹄鳖,建造马蹄鳖养殖池也同时开展。从此,阔别了五百多年的马蹄鳖又回到人间,与休宁人民见面。至2017年4月初巳收集到野生马蹄鳖16只。

为了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这个好消息,4月26日邀请休宁县委卢邦生书记、县政府分管县长程卫华、县科技局局长宋春茂、溪口镇党委书记等领导到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考察,一睹马蹄鳖尊容。並在该所召开了如何做好马蹄鳖物种保护工作座谈会。2016年9~10月间收集到的野生种鳖于2017年6月初开始产下第一窝蛋,随即用蛭石进行孵化。

2018年4月初,马蹄鳖有种鳖30只,自繁苗12只。我们于4月17日在溪口镇政府会议室召开马蹄鳖物种保护、文化研究情况专题通报会。我在会议上作了关于马鳖鳖文化研究、物种保护的专题发言。安徽省渔业局局长陈静宏、省龟鳖协会秘书长李正荣、休宁县副县长洪洁、黄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汪勇翔、休宁县水产局局长李红,溪口镇人大主任等参加了会议,並参观了马蹄鳖养殖现场。大家一致认为:

顾教授为传承弘扬马蹄鳖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为收集保护马蹄鳖珍稀物种不遗余力、功不可没。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吴具能所长为收集保护、驯养繁殖马蹄鳖尽心尽职、竭尽全力。

休宁县发现马蹄鳖意义十分重大,既为我国增添了天然物种资源,又可为山区农民增加养殖新品,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新的内容。所以,保护发展马蹄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好亊。2018年5月9日中国渔业报以题为《休宁县发现水产珍稀品种马蹄鳖》的文章作了报导。

马蹄鳖在休宁经过6年时间的人工驯养,种群已近3百只,对其生物学特征特性有所了解,饲养繁殖技术基本掌握。

特别是从2018~2020年期间,两爬专家、安师大黄松教授组织力量,与黄山学院、安农大、休宁县水产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开展了马蹄鳖分子系统发育分析、DNA测试,得出了马蹄鳖是一支独立进化物种的结论。
2017年11月休宁县水产局吴卫东副局长带队,该所拿着马蹄鳖去合肥参加了渔博会。受到与会人员的密切关注和青睐。
   

根据国际物种通用命名规则,以“发现地+物种自然+文化属性”的命名法,将马蹄鳖列为新物种,中文科学名称确定为“黄山马蹄鳖”,与俗称相一致。

通讯作者黄松、第一作者龚宴安等撰写的研究论文2021年10月6日经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动物分类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审核定稿。于10月28日发表(英文版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5060.1.7),物种基因数据已上传到国际物种数据库(genbank)。
新物种黄山马蹄鳖的命名,将给古老的天赐之宝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在休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战十四五,繁苗三千只,为黄山马蹄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1.12.05

作者:顾博贤

作者介绍:

顾博贤教授,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龟文化知名专家,国家一级文化大师,全国龟鳖产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全国农加联盟水产专委会顾问,中国绿色农业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绿色基地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作家创作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新往济发展委员会研究员等。

收起
展开